武大国学班11月17-18日李工真老师《德国现代化进程之路》【听课笔记】
企业家哲学智慧与历史修养高级研修班《德国现代化进程之路》导师简介
李工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西方历史,特别是在德国历史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1988-1990和2009-2010年曾两度留学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曾任央视《大国崛起》审读专家,香港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栏目特邀嘉宾。武大国学班《德国现代化进程之路授课老师》
德意志从一个传统、分裂、落后的农业社会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现代化、统一、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这数百年的历史是非常复杂的。李工真教授选择了一些对德意志现代化进程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事件来讲述,对这段漫长复杂的历史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李教授没有孤立地铺陈德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把这一进程与欧洲乃至世界历次政治格局变化的大态势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又力求从经济、政治、外交、军事、文化各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课程清晰地展现了德意志现代化进程留下的许多深刻的历史经验,展现出宏大的气势,给人以深层的哲理启示。
“福利国家”的扩展与危机
关于20世纪20年代魏玛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扩展与危机问题,要追溯到德帝国时代德福利保险制度的成就上去,为此李教授首先介绍了德国社会福利保险制度的历史起源。
在过去的乡村社会里,本身存在着一种农业社会的安全机制,它是由容克贵族农庄的父长制和等级制、普鲁士宗法制度中的慈善机构,以及团体性的社会秩序所共同组成的,它为可能发生的灾难性局势提供了一种预防性的措施。
随着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仅这一安全机制在乡村生活中已不断萎缩和丧失,而且对于那些脱离乡村进入都市化生活的工业无产者来说,一种工业社会安全机制是从来都不存在的,更何况,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生产过程的危险性,生产者生存的无保障性已大大加剧了。
最先提出应对这场社会大裂变施加一种有控干预的是一批在政治上具有敏感性的官僚、学者、企业主和神职人员。
李教授指出:在德意志,恰恰是那些最大的、也是财力在日益壮大的工业巨头们首先打算在工矿企业中“办福利”,并将其视为“对付工人暴动的社会保障的前提”。相反,那些正处于资本于雇佣劳动两级分化魔石之间苦苦挣扎而自顾不暇的中小企业主们,对工人的罢工听之任之。
社会组织的慈善努力,不仅设立了企业辅助性保险机构,还开始实行“带薪假日”制,开办托儿所、工人食堂、工人医院,并建造起工人住宿区。对工伤事故造成的个人损害承担处理义务的制度,也在大型厂矿中实行。面对这种局面,柏林大学经济学教授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福利国家化。
柏林大学经济学教授阿道夫·瓦格纳的改革纲领鼓励了俾斯麦采取行动。在俾斯麦看来,通过“福利国家化”政策便能在无产者中制造出忠于国家的保守主义思想。这位铁血宰相开始用“皮鞭加糖块”的手法来应付这场社会裂变和工人运动。
1881年,“俾斯麦法案”进行长达两年的争夺。1883年《医疗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一种涉及到国家法律强制原则、社会自我管理原则、投保原则、法定标准索赔原则、组织多样化原则的“社会福利保险制”开始形成。“福利国家化”政策在更广的范围内推行开来。
武大国学班的李教授认为:德帝国当局推行“福利国家化”政策最重要的动机是传统权力精英们的“国家利益至上”原则,这项政策最初是作为反对工人运动的国家力量和传统权力因素自上而下推行的。不是为了穷人的政策,而是为了对付有威胁性的穷人。
“福利国家化”政策的主要得益者首先是容克贵族和霍亨索伦王室。在容克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并存的复杂化局势中,这一政策的推行扩大了工人运动与市民自由主义者之间的距离。
这项政策的推行对德国工人运动长期的政治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极大地减轻了容克贵族政权所面临的政治压力,并提高霍亨索伦王朝的地位。
所有这些效果正是帝国当局期待的。这个由前工业化的传统权力精英们执掌的政权,竟能在工业化发展的快速进程中死里逃生,并不断强大,直至走向一战。
福利国家化政策作为“避免内部冲突的战略”,是有利于德意志对外竞争与扩张的。
“福利国家化”政策鲜明地推动了现代化进程的另一面,它使德意志资本主义获得了更为旺盛的生命力。客观上缓和社会矛盾。它不是一项加剧穷人痛苦的政策,而是减轻穷人痛苦的政策。这在当时其他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里都是找不到的。
福利国家化有益于生产力发展。使生产过程、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以及分配的绝对量,开始朝着有利于生产者的方向华东,并同时使这种滑动成为了生产者继续进入生产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迫使统治者得不断地去调整经济社会的现存秩序。
客观上形成一种推动科技进步的社会机制。迫使企业主和科技工作者不断改进陈旧机械,采用更安全,更有效益的技术装备,研究安全生产的措施,这无疑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新宗教”的现代化宣传
希特勒谙熟现代宣传技巧,他认为宣传必须通俗易懂,必须调整到群众最有限的智力水平上,因为群众接受力有限,遗忘力巨大。所有的宣传必须朗朗上口,反复唠叨,一旦你不用这个口号,而去采用任何更复杂的语言时,就不会有任何效果。
这位元首没有躲在文件山的背后,而是利用一场场充满激情的演说中,声称自己是“天意”,他斥责工业化以来所有制度的堕落,发誓要召回日耳曼人的美德、力量,所有被他称为正常的伦理道德风尚,都是为那些对现代化的现实感到愤慨、在政治上天真烂漫的人们所设计的,为那些在精神上迷失方向的人们所设计,在德国历史上,从没有任何一位得民心的保民官像希特勒那样成功粉碎听众情绪上的反抗,驱动他们愤怒、兴奋,激发他们表达像他一样的意志。几乎所有回忆希特勒的演说史料都记载了听众对他产生出“宗教般的敬畏感”。
希特勒懂得如何将现实中产生的压抑表达出来,如何将现实中的沉默赋予真实的形态。这种沉默是对战败和平条款的拒绝。他看出,现实的和平并没有被确定,从根本上讲,它仅仅是战争在用另一种手段继续着。
希特勒在人类政治活动中最先、最好、最早利用了现代化大众传媒工具,当时的群众不熟悉政治家会拥有这种操作技能。正是通过使用这些新技术,希特勒比同时代更多政治家将自己兜售给群众,像一位真正的天使,救世主。这是一个扩音器、收音机、飞机、留声机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的时代。
将现代化技术手段与老式的国家权威的自我表现物配合起来使用,使希特勒争夺民心方面远远胜于其他政党。
废墟上的奇迹
德国是20世纪前半期两场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今天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的一遍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然而这个1949年10月建立起来的民主共和国,并没有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那个魏玛共和国那样被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所颠覆,而是已经和平发展69年了。
这69年里,德意志民族成为了对纳粹罪行最清醒的反思者、“欧盟”最富裕的成员国和最重要的奠基者、世界和平最积极的呼吁者。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时,西方阵营中最强烈的反战呼声就来自这个民族。
武汉大学国学班的学员可能会想:今天的人们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个过去世界上的“头号战争民族”会变成今天世界上的“头号商业民族”?
课程总结
武汉国学培训班的李教授曾经留学德国,并多次到德国访问与研究,得到德意志研究基金会的大量赠书,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厚积薄发。他在掌握了充分的史实基础上,对德意志现代化的讲解深入而全面。他的课学识兼备,对德意志现代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进行了精彩讲述和评论,对学员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认识提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先进的思路。